9292 bac402d1 d4f2 31443a565d62 3fed
来源:网络 热度:255℃ 2024/10/17 14:19:58
上海医药陷入新药研发困局:巨额投入,却鲜有成果
导语
上海医药,这家国内医药巨头,最近因其在新药研发上的失利而备受关注。这家研发投入巨额、等同于信达生物的医药巨头,自2005年以来,竟然没有一款创新药获批上市。这不禁让人质疑,上海医药的巨额研发投入是否真的物有所值?
20年投入200亿元,一款创新药未问世
上海医药近20年来(2006-2024年)的累计研发投入已超200亿元,但令人震惊的是,在这巨额投入下,竟然没有一款创新药获批上市。这种严重低效和浪费令人难以置信。
相比之下,上海医药仅有安柯瑞(重组人5型腺病毒)、凯力康(尤瑞克林)和培菲康(双歧杆菌三联活菌)3款创新药上市,且上市时间均在2005年前。这表明,上海医药在创新药研发上的失利并非偶发事件,而是存在着长期的系统性问题。
连续终止12个新药研发项目
今年5月以来,上海医药连续终止了12个新药研发项目,创下了中国药企砍管线之最。近7亿元的研发投入打了水漂。这不仅反映了上海医药新药研发失败的程度,也暴露出其研发策略的混乱和低效。
蜜汁执念:CD20单抗
上海医药对CD20单抗有着蜜汁执念,共开设3条管线,最终却把自己卷死。其中B001、B007适应症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。前者于2016年8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,然后一直停止在I期临床阶段。估计失败后不甘心,又于2021年1月启动了后者的临床试验,结果再次失败。
缺乏核心研发能力?
上海医药屡次在新药研发上失利,不禁让人质疑其是否缺乏核心研发能力。虽然研发投入巨大,但上海医药的研发团队实力、研发流程和管理体系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?
国企创新困境:直接参与竞争市场
一些业内人士认为,医药国企直接参与创新药竞争市场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。上海医药、海正药业和长春高新等医药国企,是否应该更加专注于利用其现金流和商业渠道优势,通过产业基地、产业投资基金和外部合作等方式参与研发资源配置,以提高研发效率?
结语
上海医药在新药研发上的困境,值得整个医药行业反思。研发投入巨大、研发失败却频频,这反映了中国医药产业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。国企参与创新药竞争市场是否适合?核心研发能力如何提升?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特别声明:本站属个体站点,非官方网站。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,不保证其真实性,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,并请谨慎使用。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