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kshop 国际峰会是光伏行业具有极高权威性和知名度的全球重磅学术峰会 bifiPV
来源:网络 热度:91℃ 2024/10/19 20:10:17

2024年10月17日晚,台积电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的亚洲科技公司。准确地说,它还是有史以来第一家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的非美国科技公司。

此前,只有六家科技公司的市值曾超过1万亿美元:苹果、微软、谷歌、亚马逊、Meta、英伟达,它们全部是美国公司。台积电达成此壮举,主要是受到第三季度财报良好表现的刺激: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%,净利润激增54%,对下个季度的业绩指引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。
高利润率的制造业企业
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,台积电的净利润率竟然高达42.8%(2022年还一度达到过44%);在传统上,只有软件公司、互联网平台公司或烟草公司能长期维持这样的利润水平!
毫不夸张地说,台积电几乎以一己之力,把半导体代工拉升到了台湾地区支柱产业的地位。无论是三星还是英特尔,都无法在这个赛道上与其竞争——昨天传出了英特尔打算把芯片制造业务出售给台积电的传闻,台积电否认了。
产业分工与垂直整合
绝大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,都会出现品牌、设计职能与制造职能分离的情况。前者依靠创意、基础研发和市场营销生存,后者则依靠规模优势和生产技术而生存,两者不存在严格的优劣之分。
198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,其实就是设计与制造分离在宏观经济上的一种表象。芯片产业是这一过程的典型案例:1990年代以前,美国是全球芯片制造的重镇,但是它在成本、基础设施和人才上都无法与日本和后起的韩国、台湾竞争,美国芯片厂商(除了英特尔之外)于是逐渐放弃了制造业务。
垂直一体化芯片厂商的时代结束了,21世纪新兴的概念是无厂(Fabless)半导体设计公司与半导体代工厂(Foundry)并列,后者以前者为客户。
资本密集的行业
进入21世纪,主流民用芯片的制程从32/28纳米一路进化到7纳米,进化的过程伴随着资本开支的激增。以台积电为例,2012年的资本开支为84亿美元,2013年上升到98亿美元,2016年又上升到103亿美元,2023年更是达到330亿美元!
需要指出的是,资本开支仅仅包括厂房、设备等固定资产支出,尚不包括人员成本以及调试过程中的成本。结果就是玩得起的制造公司越来越少:32纳米时代,全球数得上的芯片制造大厂至少有十家;到了10纳米时代,就只剩下台积电、三星、英特尔和中芯国际了。这进一步催化了芯片设计和制造业务的分离,英特尔居然成为了硕果仅存的坚持垂直整合模式的先进半导体大厂!
台积电的优势
台积电是怎么取得今天这种不可替代的地位的?我们可以换一个问题:英特尔和三星是怎么掉队的?
对于英特尔而言,最大的问题是:它本身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芯片设计公司
特别声明:本站属个体站点,非官方网站。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,不保证其真实性,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,并请谨慎使用。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