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一年辟谣数次 关于这件事的真相
来源:网络 热度:223℃ 2024/10/31 17:15:48

央行辟谣:网传征信新规不实,不良信用信息保留期仍为5年
近日,社交平台上出现不少有关征信新规的帖子,称相关部门对个人不良信用信息的内容、保留期限等进行了调整,如将个人不良信用信息保留期从5年调整为3年,每月更新一次征信报告改为隔天更新等。
对此,央行征信中心通过官方卫星号声明,网传消息不实,目前并未有新规定发布。
根据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第十六条规定,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,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;超过5年的,将不予展示。
这已是近一年来央行征信中心第5次通过公开渠道辟谣,直指互联网、社交平台上的各种征信修复服务,反复提醒公众,所谓的征信修复服务都是假的。
上海辟谣平台调查:征信修复俨然成为一门新生意
央行征信中心由此提醒,根据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,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,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,无权随便更改、删除信用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。公众若有查询信用报告的需求,应登录官方平台。
企业失信修复也有条件
值得一提的是,在社交平台,还有各种面向企业的失信修复服务。部分中介称,只要三天,就能消除企业的失信记录。
业内人士指出,这里所说的失信修复针对的是全国公共信用信息的失信行为修复,依据是《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与央行的征信异议处理是不同概念。比如,企业违法后被公示,属于企业失信后的惩戒措施之一,企业可以在完成整改后申请停止被公示。
不过,网上不少声称帮助企业进行信用修复的服务也大多是骗局。
声称提供企业失信修复中介发布的广告大多称,企业可以登录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失信修复,有的贴心地介绍了修复的几个步骤。但不少网友表示无法根据中介提供的步骤完成修复。此时,中介会提出私信、私聊等,从而开出信用修复的价码。
为什么企业自己不能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修复信用,而中介可以呢?进一步调查发现,中介利用的仍旧是信息差。

经核查,信用中国网站由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主办,主要承担信用宣传、信息发布等工作,其中包括失信主体曝光板块。该网站确实有失信信息信用修复指引,详细介绍了信用信息修复的概念和具体的修复指南。
信用中国明确指出了信息修复的概
特别声明:本站属个体站点,非官方网站。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,不保证其真实性,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,并请谨慎使用。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! |